有这样一位妈妈抱怨道:“我的宝宝眼睛长了“痘痘”,去医院看了医生让开刀,好不容下定决心冒着全麻的风险和后遗症手术切了,可没过多久就复发了,而且另一只眼睛也开始长了。孩子那么小,我实在不忍心再让孩子做手术了,医生这可怎么办啊?”那么,眼睑上的“痘痘”到底是个啥东东,和脸上的青春痘一样吗?今天,咱们就来谈一谈这个“痘痘”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霰粒肿?
这个“痘痘”有个医学上的名词叫作睑板腺囊肿,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霰粒肿。它是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一种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本病以上睑多见,多单个发生,也可新旧数个交替发生。一般病程较为缓慢,可形成僵块囊肿长期存在,也可继发感染破溃出脓。因为小儿腺体分泌旺盛,加之不注意眼睛的清洁卫生,故发生率很高。据国内研究表明,1~4岁为小儿霰粒肿的高发年龄段。
二、霰粒肿是如何形成的?
现代医学认为多因睑板腺分泌旺盛,或排泄管阻塞,腺体内的分泌物潴留,刺激该腺体及其周围组织而逐渐形成慢性肉芽肿。囊肿表面会有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包膜,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炎性细胞的浸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菌、病毒、微生物的感染也会影响睑板腺分泌物成分和性状的改变,从而引起腺管的阻塞,造成霰粒肿的发生。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多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阻胞睑脉络;或恣食肥甘厚味,脾胃蕴热,灼湿生痰,痰热互结,以致气血与痰热混结于睑内,隐隐起核。通俗点说就是因为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中小儿的喂养常常是营养过度,多荤少素,而小儿的脾胃功能娇弱,导致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脾胃功能失调,或有的小儿早产或低体重,先天脾胃功能欠佳而导致正常摄入的食物也不能消化吸收,正常排泄,蕴积体内而形成。另外,霰粒肿的发生也与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如不注意眼睛卫生,揉眼、偏食挑食和情绪不稳定等。
三、霰粒肿的西医手术治疗VS中医保守治疗
现代医学对于霰粒肿的治疗主要为:初发,病程短,肿核小者可局部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抗炎,热敷促进肿块吸收;病程长,肿核较大,压迫眼球者,宜考虑手术。但是患儿年幼,多数无法在局部麻醉下配合医生完成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才能进行,而且需要家长和医师的积极配合,保证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的实施。这便无形之中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近来国外一项权威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接受全麻,可能会导致语言以及认知功能的长期下降。故而使得全麻手术治疗小儿霰粒肿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尽管手术为目前西医治疗霰粒肿的有效方法,但如果小儿脾胃功能没有改善,复发率会较高,医院眼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形成了一套中医治疗方法,为不愿或不能配合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提供了一条可行有效的治疗途径。中医治疗有其独特的方法和优势,它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原则,审症求因,从本论治,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敷,一方面促进局部肿块的吸收,防止继发感染;另一方面全身调理脾胃功能,防止肿块复发。内外治结合双管齐下,局部全身统筹标本兼治,让那些年长在宝宝眼睑上的“痘痘”安静又安全的消失,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宝宝眼睑会长“痘痘”了!
四、如何预防霰粒肿的发生?
首先,要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防止小儿用脏手揉眼、擦眼;其次,根据中医理论肥甘厚味,易生痰湿,阻碍脾胃功能,故应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油炸烧烤类食物,忌偏食、挑食。再次,注意休息和生活规律,保持小儿大便通畅。最后,如有眼部慢性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倒睫等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