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面肌痉挛肉毒毒素治疗

文章来源:眼睑肉芽肿   发布时间:2021-7-27 11:34:18   点击数:
 

刘训灿简历

康复科主治医师,脑卒中康复组组长,医学硕士

学习工作经历

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年6医院神经病学硕士毕业后留院工作

年12月~年2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

专业特长

擅长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临床治疗、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康复预后评估及脑卒中二级预防,擅长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导致的肢体痉挛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肌张力障碍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包括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眼睑痉挛,慢性偏头痛的肉毒素注射治疗,及肩关节疼痛的康复治疗(局部物理因子治疗和注射治疗)及帕金森病的康复评估及康复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功能障碍的评估、脑损伤影像学评估及康复治疗。先后发表国际、国内论文8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两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内核心期刊1篇。

面肌痉挛是一种周围性面神经疾病,常见的病因是异形的动脉襻或静脉在面神经出脑处压迫面神经根引起,也可能是桥小脑角区的肿瘤、肉芽肿、血管畸形等病变压迫所致。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致。本病的发病率为女性0.81/10万;男性0.74/10万,其中亚洲女性的患病率为(14.5/10万),高于男性(7.4/10万)。

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一

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无痛性、阵发性同步抽搐,可累及所有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起病常从眼轮匝肌轻微抽动开始,逐渐向口角、同侧整个面肌扩展。精神紧张、疲劳和自主运动时加重。

诊断与鉴别诊断二

1、诊断: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面肌阵发性抽动的临床特点。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EMG)和异常肌反应(AMR)。EMG可记录到患者面肌继发性不规则高频群集性同步放电现象(最高每秒可达次)。AMR是面肌痉挛特有的异常肌电反应,AMR阳性支持面肌痉挛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包括头CT和MRI,用以排除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采用3D-TOF-MRI成像技术可有效显示面神经根部伴行血管襻的压迫情况。

2、鉴别诊断:

面颈部抽动障碍

眼睑痉挛

局灶性癫痫

肌纤维颤搐

面肌痉挛的治疗三

1、口服药物治疗:面肌痉挛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以及安定等。备选药物包括苯妥英钠、巴氯芬、托吡酯、加巴喷丁及氟哌啶醇等。常用于发病初期,可减轻部分患者的面肌抽搐症状。

2、微血管减压术:对于痉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手术意愿强烈,应用药物或肉毒毒素治疗疗效差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存在颅神经功能障碍,脑干、小脑损伤、出血、脑脊液漏等较严重的并发症,有0.1%手术相关的死亡率,2年复发率高达20%~25%。

3、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循证医学证明A型肉毒毒素用于治疗面肌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推荐等级为B级。不同文献报道76%~%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或完全缓解,平均疗效持续时间2.6~6个月。其安全性、有效性、简便性好,单次治疗起效快,疗效时间较长的优点使其成为面肌痉挛治疗的主要手段。

关于肉毒毒素四

肉毒毒素(botulinumneurotoxin)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细菌外毒素。由于其强效的神经阻滞作用,现在已被广泛运用于神经、康复及泌尿等临床治疗领域。肉毒毒素相对分子质量为000,由相对分子质量为的轻链及相对分子质量为000的重链组成。重链识别并与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轻链作为锌钛链内切酶水解N-乙基马来酰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复合体,从而影响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阻滞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肌肉松弛、腺体分泌障碍等化学性去神经作用。据抗原性不同,目前已知肉毒毒素有8种血清型(A~H),已经进入商品化运用的是A型和B型,其中我国上市的两种肉毒毒素均为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3~14d起效,作用通常持续3~6个月,随神经末梢处的神经芽生,递质传递功能恢复,肉毒毒素的神经阻滞作用逐渐消失。

肉毒毒素注射靶肌肉五

眼轮匝肌

皱眉肌和降眉间肌

枕额肌

颧肌

提上唇鼻翼肌

口轮匝肌

笑肌

颏肌

颈阔肌

肉毒毒素注射剂量六

总剂量有一定个体差异,与患者累及面神经支配肌肉的范围和痉挛程度相关。通常总剂量为35-50U,少数人可用到70-U。

肉毒毒素的不良反应七

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靶肌肉无力相关反应、全身反应及注射局部的反应。一般均为自限性,通常2-8周可完全恢复。

疗效评估八

一般注射后2-5天起效,1-2周达高峰,疗效持续时间为2.6~6.0个月。可利用Cohen评分及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了评估。

Cohen评分:

0级:无痉挛;

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

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

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

图文来源:刘训灿

图文编辑:段好阳徐国兴

图文校审:李贞兰

版权归属:吉大一院康复科

刘训灿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aphaw.com/xgyy/16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