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管瘤介绍汗管瘤(Syringoma)又称汗管囊瘤(Syringocystoma)或汗管囊肿腺瘤,是表皮内小汗腺导管的一种腺瘤。汗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对身体健康无影响,目前尚未发现有恶性肿瘤(癌症)转化的病例。汗管瘤患者多为女性(也有部分男性),女性常在妊娠期、月经前期或使用女性激素时皮疹增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病因形成原因是因体内脂肪代谢系统紊乱引起的表皮痣样肿瘤,于内分泌、妊娠、月经及家族史都有一定关系,针头至豌豆大小,肤色的半球形皮疹,表面常呈易在眼下。症状?好发于女性,青春期发病。多发性损害见于面部,尤其是眼睑、颈部和前胸。少数患者为发疹性,除面部外,胸、腹及四肢可有广泛对称性发疹。通常呈对称性分布,少数病人有家族史。?直径为1~5mm、高出皮肤的扁平丘疹,类似粟粒,颜色与正常肤色相近,稍有蜡样光泽,个别可由淡黄转变至深褐色。?丘疹多为单个散在分布,几个到几十个数目不等,有时可密集成片,有的则单个发生。但相邻的两个凸起不发生触合、凸起触之稍有硬实感,少数质地较软。?没有痒、疼、红肿等不适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也有的患者在夏季因出汗困难有瘙痒或灼热感。?系一种慢性病程、多数持续几十年,很少自行消退。?对人体健康无影响,但是部分影响美容,可长期造成人体精神情志压抑。
汗管瘤分为三型:a、眼睑型:最常见,多发生于妇女,在发育期或其后出现,由多见于下眼睑。b、发疹型:男性青少年多见,成批发生于躯干前面及上臂屈侧。c、局限型:位于外阴,称生殖器汗管瘤,在手指伸面称肢端汗管瘤。西医认为汗管瘤是由脂肪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人体表皮小汗腺导管的一种痣样肿瘤,与内分泌、妊娠、月经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切片显微镜下症状为真皮上部可见多数管埋入纤维基质中,导管内衬两层上皮细胞,腔内含有无定形碎片。部分导管为小的上皮细胞索构成逗点状或蝌蚪状外观。中医认为多由肌肤腠理毛孔不密,风热邪毒侵入皮肤,或人体肝虚血燥,精气不荣,郁积皮肤生成丘疹而发病。汗管瘤通常容易与以下疾病混淆★睑黄瘤:常见于上睑近内眦处为黄色丘疹或斑块,对称分布,中年以上妇女常伴有高脂蛋白血症。★扁平疣:主要见于青少年,多发生在面部,但下眼睑非好发部位,除面部外也可常见于手背为表面光滑质硬粉红淡黄浅褐或正常肤色的,芝麻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散在或成群分布,一般无症状偶有疼痛感,可自行消失组织病理可以确诊。★疣状痣:皮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为淡黄色或棕黑色疣状丘症,表面角化过度粗糙,多呈线状分布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基底层细胞增多但无疣细胞。★乳头状汗管囊脂瘤,多发于头皮皮损为单个乳头瘤状结节、斑块表面有渗出结痂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不同程度的乳头:瘤样增生,并不规则地向真皮内陷形成乳头状囊腔。★幼年黑素瘤:皮损为单发的粉红色或红褐色坚实结节,直径1~2mm,表面光滑或疣状隆起外伤后易出血。★硬斑病型基底细胞上皮瘤:皮损为扁平或略凹陷硬化,淡黄色斑光滑表面有光泽边缘常不清楚组织病理完全不同。★毛囊瘤:皮损为多发的小圆形坚实丘疹和小结节,面部多见向中心性分布,少数为单个发丘疹。★毛发上皮瘤:好发于鼻唇沟处丘疹较大。往往呈半球形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组织病理可以确诊。★丘疹性环状肉芽肿和丘疹性梅毒疹:发疹性汗管瘤应与其鉴别,前者活检呈渐进性坏死,后者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皮疹可自行消退。★脂肪粒:是一种长在皮肤上的白色小疙瘩,约针头般大小,看起来像是一小个白芝麻,一般在脸上,特别是女性眼周。其实,这些长在下眼睑皮肤表层的小颗粒并非所谓的“脂肪粒”,而是一种皮肤病,其多数情况下应该是粟子丘疹,极少数有可能是汗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