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0岁
主诉
颜面部散发棕褐色粟粒大丘疹半年余。
现病史
患者大约半年前发现下睑部及颏部散发不融合暗红或棕褐色粟粒大丘疹,伴轻度瘙痒,外院以“湿疹皮炎”治疗无明显消退,近半年皮疹逐渐增多,扩散至整个面部、额部,为明确诊断就诊我科。
既往史
无其他系统疾病史及家族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部无异常体征。额部、面部、双下眼睑、下颌部及颏部泛发离散性暗红或棕红色丘疹,粟粒大小,触诊质地稍软。
皮疹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及生化检查无特殊。
组织病理检查
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生,真皮浅中部多个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改变,中央大片干酪样坏死区,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
(HE*40)
(HE*)
(HE*)
皮损病理表现:真皮浅中部多个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改变,中央大片干酪样坏死区,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
诊断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LupusMiliarisDisseminatusFaciei
陈思远医生点评
本病最初曾被认为是一种结核疹,但目前已排除了与结核的关系,有人认为本病与肉芽肿性玫瑰痤疮是同一种疾病,然而本病表现独特且无玫瑰痤疮典型的特点,不支持这种理论。有人认为本病是机体对破裂毛囊产生的一种异常肉芽肿反应,提出了一个关于本病的新名称,面部特发性退行性肉芽肿。
本病发病无性别和年龄差异,但大部分患者为青年至中年人。皮疹主要累及面中部,特别是眼周,表现为形态一致的黄褐色或棕红色丘疹,粟粒大小,散在分布,可孤立或成簇。一般无自觉症状或轻度瘙痒。无玫瑰痤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
组织病理检查,成熟期皮疹可见真皮浅中部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改变,中央大片干酪样坏死区,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早期发展的皮疹可仅显示血管和毛囊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充分发展的皮疹可显示结节病样肉芽肿,有时伴有脓肿,完全成熟的皮疹可见大片干酪样坏死,形成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改变,组织学上很难与皮肤结核鉴别。
本病治疗困难,四环素类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方法,可选用羟氯喹、维甲酸类药物。皮疹可能在数年后自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