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一名3个月大的婴儿在妈妈的监控下趴着大声哭闹,这位妈妈在一个睡眠引导群里问要不要去看孩子,群友回复不用,所以这位妈妈并没有去看宝宝为什么哭闹,为什么声音逐渐衰弱。直到2个小时之后,“我刚刚叫她起床吃奶时发现她好像不行了...”,孩子死在了妈妈的眼皮底下。
很多人对这位妈妈和这个培训机构发出了质问:
我并不想去责问这位妈妈,我选择相信这位妈妈是爱孩子的,只是不懂如何爱。
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悲剧:
第一,关于分床睡与趴睡。
民间就有俗语“三翻六坐七滚八爬”,3个月刚刚学会翻身,大动作发育比较慢的孩子,这会儿可能还不会翻身。这么小,肯定不能让孩子单独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就有超名0-4岁的婴幼儿因意外窒息而死亡。
一般,刚刚学会翻身或者完全不会翻身的宝宝,真的不建议让他们趴睡。特别是1岁以下的宝宝,他们往往翻身都十分困难,如果再让其趴睡,无疑就是加大他们猝死的几率。
第二,关于哭闹。
小孩子不会说话,就会哭闹,这就是孩子的语言。拉粑粑了要哭,饿了渴了要哭,困了要哭,不舒服了也要哭。细心的妈妈,甚至能分辨出孩子不同的哭声代表不同的需求。
曾经马伊琍在大女儿身上用过哭声免疫法,这曾经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育儿理念,孩子从出生起就不让多抱,即使哭了也不能抱。马伊琍就那么看着一岁多的孩子夜里醒来后哭着拍手求抱,发现没人理之后又再次哭着入睡,而她在旁边固执的无动于衷,麻痹自己去漠视。后来大女儿长大后,会时常表现出缺乏安全感的行为。马伊琍为此十分后悔。不要觉得那些哭泣孩子都记不得,那些哭泣都深深的烙印在孩子的心理,慢慢的都会进入潜意识,影响孩子的很多行为,包括价值观、择偶观、职业选择等等。
第三,关于焦虑。
现在很多育儿理念都是超前的,超超前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在迎合很多新手家长的焦虑。但是孩子并没有发育到那个程度,你想想你是几岁跟爸妈分开睡的?你都不行的话,凭什么就相信我们的孩子可以3个月就分房睡?
我理解家长的焦虑,怕孩子输,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起跑线是什么?
正如电脑一样,是要开机时的速度,还是要使用的稳定?我想谁也不愿意有了开机速度,却在使用过程中问题百出吧?
是一路着急往前赶吗?是让孩子1岁就能背诵古诗词,2岁就能开口成章,3岁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吗?
孩子在喜欢玩的时候,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我们把这些天性都给抹杀了,一路冲着我们设定的目标去考一个好大学,结果大学考出来了,孩子不知道该做什么,毕业了也没有想干的事。因为他的探索、研究、专注、担当这些能力全都不具有啊。
我们难道是为了一个毕业证在培养孩子吗?
以上,给所有的爸妈和我自己,我们需要认真的思考,如何去为人父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