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鸡病的现场诊断大肠杆菌

文章来源:眼睑肉芽肿   发布时间:2016-10-10 9:27:34   点击数: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鸡的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根据病菌侵害的部位不同,主要有败血症、脐炎、腹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及肠炎等多种疾病。

  (1)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家禽都能感染,但幼禽最易感染。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饲料、饮水、鸡舍孵化器等普遍存在,只要环境卫生差,就能诱发本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肉仔鸡易发。

  大肠埃希氏杆菌是中等大小杆菌,其大小为1~3um×0.5~0.7um,有鞭毛,无芽胞,有的菌株可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生化反应活泼、易于在普通培养上增殖,适应性强。本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等极易产生耐药性。

  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已知大肠杆菌有菌体(o)抗原种,表面(k)抗原近种,鞭毛(h)抗原60种,因而构成了许多血清型。最近菌毛抗原被用于血清学鉴定,最常见的血清型k88,k99,分别命名为f4和f5型。在引起人畜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简称epec)、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简称etec)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间称eiec)等之分,多数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都带有f?抗原。在种"0"型抗原血清型中约1/2左右对禽有致病性,但最多的是o1、o2、o78、o35四个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木糖、甘油、鼠李糖、山梨醇和阿拉伯糖,产酸和产气。多数菌株能发酵乳糖,有部分菌株发酵蔗糖。产生靛基质。不分解糊精、淀粉、肌醇和尿素。不产生硫化氢不液化明胶、v~p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

  (2)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等处的常在菌,在1g粪便中约含有个菌。该菌在饮水中出现被认为是粪便污染的指标。禽大肠杆菌在鸡场普遍存在,特别是通风不良,大量积粪鸡舍,在垫料、空气尘埃、污染用具和道路,粪场及孵化厅等处环境中染菌最高。

  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出,并可污染蛋壳或从感染的卵巢、输卵管等处侵入卵内,在孵育过程中,使禽胚死亡或出壳发病和带菌,是该病传播过程中重要途径。带菌禽以水平方式传染健康禽,消化道、呼吸道为常见的传染门户,交配或污染的输精管等也可经生殖道造成传染。啮齿动物的粪便常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可污染饲料、饮水而造成传染。

  本病主要发生密集化养禽场,各种禽类不分品种性别、日龄均对本菌易感。特别幼龄禽类发病最多,如污秽、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过冷过热或温差很大的气候,有毒有害气体(氨气或硫化氢等)长期存在,饲养管理失调,营养不良(特别维生素的缺乏)以及病原微生物(如枝原体及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应激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3)病型及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①鸡胚和雏鸡早期死亡该病型主要通过垂直传染,鸡胚卵黄囊是主要感染灶。鸡胚死亡发生在孵化过程,特别是孵化后期,病变卵黄呈干酷样或黄棕色水样物质,卵黄膜增厚。病雏突然死亡或表现软弱、发抖、昏睡、腹胀、畏寒聚集,下痢(白色或黄绿色),个别有神经症状。病雏除有卵黄囊病变外,多数发生脐炎、心包炎及肠炎。感染鸡可能不死,常表现卵黄吸收不良及生长发育受阻。

  ②大肠杆菌性急性败血症本病常引起幼雏或成鸡急性死亡。死亡鸡脱水、爪发干。特征性病变是肝脏呈绿色和胸肌充血,肝脏边缘纯圆,外有纤维素性白色包膜。各器官呈败血症变化。也可见心包炎、腹膜炎、肠卡他性炎等病变。

  ③气囊炎气囊炎主要发生于3~12周龄幼雏,特别3~8周龄肉仔鸡最为多见。气囊病也经常伴有心包炎、肝周炎。偶尔可见败血症、眼球炎和滑膜炎等。病鸡表现沉郁,呼吸困难,有啰音和喷嚏等症状,鸡冠发紫。气囊壁增厚、混浊,有的有纤维样渗出物(严重的支气管中也有),并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等。

  ④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病鸡消瘦贫血、减食、拉稀。在肝、肠(十二指肠及盲肠)、肠系膜或心上有菜花状增生物,针头大至核桃大不等,很易与禽结核或肿瘤相混。

  ⑤心包炎大肠杆菌发生败血症时发生心包炎。心包炎常伴发心肌炎。心外膜水肿,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粘连。

  ⑥坠卵性腹膜炎及输卵管炎常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时感染。多呈慢性经过,并伴发卵巢炎、子宫炎。母鸡减产或停产,呈直立企鹅姿势,腹下垂、恋巢、消瘦死亡。其病变与鸡白痢相似。输卵管扩张,内有干酷样团块及恶臭的渗出物为特征。

  ⑦关节炎及滑膜炎表现关节肿大,内含有纤维素或混浊的关节液。

  ⑧眼球炎是大肠杆菌败血病一种不常见的表现形式。多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性。病初羞明、流泪、红眼,随后眼睑肿胀突起。开眼时,可见前房有粘液性脓性或干酷样分泌物。最后角膜穿孔,失明。病鸡减食或废食,经7~10?d衰竭死亡。

  ⑨脑炎表现昏睡、斜颈,歪头转圈,共济失调,抽搐,伸脖,张口呼吸,采食减少,拉稀,生长受阻,产卵显著下降。主要病变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加。

  ⑩肿头综合症表现眼周围、头部、颌下、肉垂及颈部上2/3水肿,病鸡喷嚏、并发出咯咯声,剖检可见头部、眼部、下颌及颈部皮下黄色胶样渗出。

  (4)诊断

  用实验室病原检验方法,排除其他病原感染(病毒、细菌、枝原体等),经鉴定为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方可认为是原发性大肠杆菌病;在其他原发性疾病中分离出大肠杆菌时,应视为继发性大肠杆菌病。

  (5)防制

  1.优化环境

  ①选好场址和隔离饲养,场址应建立在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居民区,特别要远离其他禽场,屠宰或畜产加工厂。生产区与生产区及经营管理区分开,饲料加工、种鸡、育雏、育成鸡场及孵化厅分开。

  ②科学饲养管理:禽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

  ③搞好禽舍空气净化: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和积聚是养鸡场必须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常用方法如下:饲料内添加复合酶制剂。饲料内添加有机酸:如延胡索酸、柠檬酸、乳酸、乙酸及丙醇等。使用微生态制剂。药物喷雾。机械清除:及时清粪,并堆积密封发酵,及时通风换气。重视环境治理,饲养场地绿化,种草植树。

  2.加强消毒工作

  ①种蛋,孵化厅及禽舍内外环境要搞好清洁卫生,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以减少种蛋、孵化和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及其传播。

  ②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可使用颗粒饲料,?饮水中应加酸化剂(唬利灵)或消毒剂,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剂;采用乳头饮水器饮水,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

  ③灭鼠、驱虫。

  ④禽舍带鸡消毒有降尘、杀菌、降温及中和有害气体作用。

  3.加强种鸡管理

  及时淘汰处理病鸡。进行定期预防性投药和做好病毒病、细菌病免疫。采精、输精严格消毒,每鸡使用一个消毒的输精管。

  4.提高禽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①疫苗免疫:可采用自家(或优势菌株)多价灭活佐剂苗。一般免疫程序为7~15日龄,25~35日龄,~日龄各一次。

  ②使用免疫促进剂:如V.E、V.C、V.A、左旋咪唑、电解多维按0.1%~0.2%饮水连用3~5d。

  5.药物治疗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期酶制剂

  包括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是第三四代,常用的有头孢噻肟纳(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纳(头孢三嗪),头孢呱酮纳(头孢氧哌唑或先锋必),头孢他啶(头孢羧甲噻肟、复达欣),头孢唑肟(头孢去甲噻肟)。

  氨苄西林:内服一次量10~25mg/kg体重或肌注一次量10mg/kg,一日2~3次。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1):内服一次量10~15mg/kg,一日2次。

  头孢噻肟纳:肌注2.2mg/kg。

  (2)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2~4万u/l饮水。

  卡那霉素:2万u/l饮水或1~2万u/kg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d。

  硫酸新霉素:0.05%饮水或0.02%拌饲。

  链霉素:30~mg/kg饮水,13~55g/吨拌饲,连用3~5d。

  丁胺卡那霉素:肌注一次量5~7mg/kg体重,连用3~5d。

  安普霉素:混饮每升水~mg(效价),连用5天。

  (3)氯霉素类

  氯霉素:因抑制骨髓造血机能而禁止使用于所有动物食品。

  甲砜霉素:按0.01%~0.02%拌饲,连用3~5d。

  氟苯尼考:内服一次量20~30mg/kg体重,连用3~5d。

  (4)大环内脂类

  红霉素:50~g/吨拌饲,连用3~5d。

  泰乐菌素:0.2%~0.5%拌饲,连用3~5d。

  泰妙菌素:~g/吨饲料,连用3~5d。

  (5)合成抗菌药

  ①磺胺类

  磺胺嘧啶:0.2%拌饲,0.1%~0.2%饮水,连用3d。

  磺胺喹恶林:0.05%~0.1%拌饲,0.%~0.05%饮水,连用2~3d,停2d,再用3d。

  ②硝基呋喃类

  呋喃唑酮:0.03%~0.04%混饲,0.01%~0.03%饮水,连用3~5d,一般不超过7d。

  ③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蒽诺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等,预防量为25×10-6,治疗量50×10-6,连用3~5d。

  (6)抗菌中草药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一方面通过中草药中含有抗菌物质如小壁碱、大蒜素等植物杀菌素直接作用于微生物,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有黄连、黄岑、黄柏、秦皮、双花、白头翁、大青叶、板兰根、穿心莲、大蒜、鱼腥草等。









































北京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aphaw.com/ysty/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