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Cindy医学界风湿与肾病频道
你对类风湿因子有多了解?
与“顾名思义”恰好相反,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s,RF)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代名词。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随处可以见到它的身影,究竟哪些情况可以见到RF阳性,阳性又存在着怎样的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来自RF的自白书。
01
我的出生
我属于自身抗体家族一员,主要由淋巴结、骨髓、外周血和滑膜中的B淋巴细胞产生,尤其以受损关节的滑膜、滑液中的淋巴细胞产生最多。我有5个分身,分别是IgM、IgA、IgE、IgG、IgD,由于IgM-RF在RA患者中最多见且易于测定,就常常作为代表出席各种场合啦,因此通常情况下提到我指的就是IgM-RF。在没有免疫原性刺激时通常检测不到我,因为我是在机体对各种抗原(细菌毒素如脂多糖、病毒等)刺激产生正常反应后才产生的[1]。
表1:类风湿因子亚型在临床疾病中的发生率
02
个人工作经历
之
我和RA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我和RA常常被人们看成形影不离的兄弟,人们往往觉得关节痛加上我的存在就意味着RA,其实大错特错!我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就是RA,同样没有我的出现也可能是RA哦。
那你们八成要问一句,你们到底是啥关系呀?很简单,我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约60%-80%,如果你能在某个RA患者中经常稳定高调地看到我,那么这个患者更容易发生骨侵蚀及预后不良。此外我的分身IgG-RA与滑膜炎、类风湿结节等相关,IgA-RF嘛则是RA临床活动的一个参考指标。
03
个人工作经历
之
我和其他疾病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某些感染或肿瘤性疾病(如HIV、HBV、HCV、麻风、伤寒、寄生虫疾病等)。
HIV/AIDs患者合并RA的情况十分少见,仅在严重的免疫抑制情况下共存。值得提醒你们注意的是HIV病毒感染时可能会导致我和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出现,但是通常情况下只有很少一部分哦(低滴度)[2]。
慢性乙型(HBV)/丙型(HCV)肝炎病毒感染时,慢性抗原持续刺激可驱使我不断分泌。在一项研究中表明我在HCV患者中的出现率(阳性率)可以达76%。HCV感染与血液系统肿瘤如B细胞淋巴瘤存在关联,HCV感染的患者中,特别是冷球蛋白血症,更应该警惕我的存在,因为这些冷球蛋白本质上就是抗IgG的IgM抗体,是单克隆性质的。温馨提示你们临床上凡是见到我出现的时候给患者筛查HCV都是十分必要的哦[1,3-4]。
虽然我并不太喜欢各类感染性疾病,奈何太受欢迎,所以在麻风、伤寒以及某些寄生虫疾病如恰加斯病中也可以见到我。据我了解,在这些疾病中,麻风就和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存在联系,比如临床常见的抗核抗体[5-6]。
某些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ANCA相关血管炎、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等)。
一项涵盖人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大约四分之一的狼疮患者中会有我的影子,进一步分析发现我的出现与皮疹、抗Ro抗体、抗Sm抗体、甲状腺功能减退呈现正相关[7]。
ANCA相关血管炎患者中我出现的几率为39.1%,而且往往与诊断时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皮患者的皮肤表现相关。当然也不需要过分担心我的出现,因为这不会增加随访期间病情的复发或RA的发生[8]。
在30%局限性硬皮病患者中可以检测到我,而且这些患者硬化病变指数明显高于其余患者[9]。
我在约48%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中可以被检测到。值得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