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面瘫的中医中药联合疗法

文章来源:眼睑肉芽肿   发布时间:2019-1-24 21:52:20   点击数:
 

面神经炎又称Bell麻痹或“面瘫”,病因尚不明,系指茎乳突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中医称之为“口眼歪斜”。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外邪侵入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相互作用所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为狭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面神经炎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有人根据其早期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及轴空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推测可能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一直未分离出病毒。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Syndrome)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二临床表现

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1-3天患侧外耳道耳后乳突区疼痛,常于清晨洗漱时发现或被他人发现口角歪斜。检查可见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作闭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眼球则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眼外。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动作,鼓腮病侧口角漏气,进食及漱口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蹬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时,因蹬骨肌瘫痪,同时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面瘫、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外,还有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位带状疱疹,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syndrome)。

三诊断要点

1急性起病,几小时或1-2天达高峰。

2病侧面肌上下部瘫痪,表现表情肌丧失、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偏向健侧。病侧不能蹙额、额皱眉、闭眼、露齿、吹哨、鼓腮等动作。病侧直接、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

3病变进展出现以下症状:

3.1病变扩展至茎乳头孔上方的鼓索神经出现舌前2/3味觉丧失。

3.2蹬骨神经受累,除味觉丧失外尚有听觉过敏。

3.3累及膝状神经节,在面瘫、味觉丧失、听觉过敏的基础上出现耳后疼痛、耳廓或鼓膜疱疹,称为Hunt氏综合症.

四鉴别诊断

1中枢性面瘫:系由于对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瘫痪。

2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2.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

2.2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而出现同侧眼外直肌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瘫痪)。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2.3小脑桥脑角损害: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了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肿瘤、炎症等。

2.4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2.5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五病情评价和疗效标准

1病情评价:

轻度:患侧睑裂扩大约2mm,无睑外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约2mm,蹙额力弱,眼睑闭合稍不全,吹哨能力稍差;

重度:患侧睑裂扩大3mm,下睑外翻,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3mm,蹙额不现皱纹,眼睑闭合不能,吹哨不能;

中度:病情介于轻重之间.[1]

2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外观如常,检查无任何异常表现;

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恢复,面部外观大体对称,耸鼻鼓腮稍差或有不适感;

进步:症状及体征有改善,面部不对称,外观轻度改善;

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外观不正常.[2]

六治疗

西医治疗原则: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原则:治以疏风通络

1药物治疗

1.1激素治疗:强的松(30-60mg)晨顿服qd,连续7-10天。或地塞米松5-10mg静滴,连续7-10天。

1.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ml,或川芎嗪mg,静滴qd,连续7~10天。

1.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mg,维生素B12μg或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μg,等,肌注或穴位注射qd,穴位注射面部穴位时可选用皮试用细针头。也可口服维生素B-20mgtid和维生素B10μgtid

1.4松弛血管平滑肌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地巴唑10mgtid或新斯的明15mgtid或加兰他敏2.5mg肌注或穴位注射qd。

2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急性期选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治疗),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或加兰他敏穴位导入,或者小剂量He-Ne激光患侧穴位照射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电刺激疗法刺激面神经干,有条件可根据电诊断检查结果选择治疗参数,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3针刺治疗: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穴。急性期平补平泻,手法轻柔,留针20分钟,同时配合灸翳风、牵正等穴;恢复期采用电针治疗,以患者耐受为度。每10天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4推拿:针刺结束后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先用揉法揉患者病侧面部、颊部,使面部肌肉放松,然后以拇指或中指点按上述穴位,最后沿口角→耳后→眉弓→发际方向施以推法。注意操作中防止皮肤破损,可酌情选用按摩膏等推拿介质。

5中药治疗:

5.1牵正散《杨氏家藏书》组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份用法:共为细末。每日两次,每次3克。用开水或温酒送下。

5.2大活络丸:1丸bid(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5.3辨证汤药处方举例:白附子10,全蝎6,僵蚕10,制南星12,陈皮15,半夏12,茯苓15,枳实15,地龙12,菖蒲15,甘草6。(单位均为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6手术治疗: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神经移植治疗。一般取腓肠神经或邻近的耳大神经,连带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经分支。

七病程及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但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前者表现为病侧鼻唇沟的加深,口角被拉向病侧,眼裂变小,易将健侧误为病侧;后者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紧张时症状更明显,严重时可影响正常工作。少数病侧还可出现“鳄泪征”即进食时病侧眼流泪,可能为面神经修复过程中神经纤维再生时,误入邻近功能不同的神经鞘通路中所致。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传导功能测定对判断面神经受损的程度及其可能恢复的程度,有相当价值,可在起病两周后进行检查。

八辨证调护及功能锻炼

1功能锻炼:

进行面肌的自主运动或被动运动锻炼,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在肌电图确定有神经变性反应或肌肉失神经支配后,应早期开始运动治疗及自我按摩,可把方法教给患者,让患者对着镜子自行锻炼。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面肌训练的原则:肌力2级以下时可用手指帮助做被动运动,肌力3级以上时做主动运动,同时进行速度、灵敏度、协调性的训练。

训练方法:

①额肌:抬眉,做吃惊样的动作,蹙额;中指与眉平行放在眉毛上,让患者抬眉的同时上举患侧眉毛,另一手的手指压在健侧眉毛上,限制健侧肌肉运动。

②皱眉肌:皱眉,两眉向中间集中,中指放在患侧眉毛内端向中间推,另一手的手指限制健侧运动。

③眼轮匝肌:用力闭眼,将中指压在眉毛上(眉弓上),轻轻向下方推,眼睑闭合,注意勿使中指压到眼球,用另一手抑制健侧闭眼动作。

④鼻根肌、鼻肌(翼部、横部)、鼻中隔下降肌;前者可令患者皱鼻根部来完成;后者可令患者张大鼻孔、伸长鼻下部位来完成。

⑤提上唇肌:让患者提上唇,并向前突出,治疗者将指放在上唇上,把唇向鼻孔处提起;将食指中指放在上唇缘处轻轻上提,健侧上唇要用手指抵住,限制其活动。

⑥提口角肌:让患者示齿,引口角向上后方;治疗者手指可向上方牵拉口角,以助麻痹侧口角上提。

⑦笑肌、颧骨肌:让患者像笑时那样引口角向外上方,可将食指稍放入患侧口腔内或放在口角上,向外牵拉;注意限制健侧运动,可给健侧口角一些阻力来完成。

⑧颊肌:闭嘴引口角向后,指尖可放在口角上向后牵拉口角,注意限制健侧口角的运动。

⑨口轮匝肌、颏肌:让患者将上下唇噘起,用手指由上或下唇的下外方向中央推挤口唇,在健侧面上下唇施加压力,限制健侧运动。

2辨证调护:戴口罩,此外,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病愈后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九注意事项

1激素治疗必须在急性期进行,一般7天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以防“反跳现象”。

2急性期一般不采用强刺激疗法。

3面肌功能锻炼尽可能及早进行。

参考文献:

[1]朴东春,杨雪藩.偏振光照射治疗早期面神经炎78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2(5):-

[2]林景琳.针刺加运动患肌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4(3):-

订购天蚕片,银质针,电话范经理

天蚕片(司贝尔)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作用,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那么,本品可以治疗面瘫吗?

天蚕片是专治面部神经系统疾病的国药准字号特效药,天蚕片以白僵蛹为主要原料,利用现代自然科学重组技术、现代高科技生物萃取技术,从中萃取20多种蛋白活性物质、神经细胞导体蛋白激活素、白僵菌素、并添加神经导体蛋白再生因子及多种神经导体蛋白营养因子。

天蚕片具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其特效成份草酸胺、白僵菌素和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因子—僵蛹生物酶,能使断裂的神经再生,自动修复神经本体反射,针对较顽固性的面瘫,疗效显著。

简单介绍天蚕片--采用“导体蛋白再生疗法”,三步根治面瘫:第一步激活滋养:天蚕片特含神经导体蛋白激活素、多种神经导体蛋白营养因子,能够激活滋养阻滞的神经导体蛋白。第二步修复再生:天蚕片的神经导体蛋白再生因子、白僵菌素等能快速修复再生断裂、变性的神经导体蛋白。第三步疏通联结:天蚕片利用中医理论,改善面部微循环,疏通联结神经通道,彻底恢复神经导体蛋白传导功能。国家唯一批准特效治疗面瘫国药准字号药品--天蚕片

采用导体蛋白再生疗法,内服外用三步根治面瘫、面肌痉挛!

★第10界国际面神经大会推荐产品★国家唯一批准特效治疗面瘫国药准字号药品★利用美国生物制药工程协会D―2S超微膜核提纯技术提纯★采用“导体蛋白再生疗法”重建受损面神经网络★国内首个特效治疗面瘫面肌痉挛的外用贴剂三步根治面瘫面肌痉挛

面瘫的病因--面瘫、面肌痉挛患者的“网”破了:

人的皱眉、闭目、哭、笑等面部所有表情动作都受“面神经”的控制,面神经由面部神经导体蛋白组成,众多面部神经导体构成一张“乱而有章”的畅通网状,即面神经网。正常人的面神经网是灵敏畅通的,当受到挤压、牵拉、断裂、温度及其他形式的损伤时,面部神经网被破坏,面部神经蛋白导体传导功能可受到妨碍,在临床上就表现为面瘫、面肌痉挛!调查表明:面神经疾病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及面瘫彻底瘫痪,严重影响正常交往,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痛苦。传统手术、汤药、针灸等疗法都比较难达到彻底康复。

科学研究证明:面部神经是可以再生的,只有激活、再生、修复面部神经蛋白导体,恢复其正常传导功能,才能治好面瘫、面肌痉挛。

采用“导体蛋白再生疗法”,三步根治面瘫:科学研究证明:面部神经是可以再生的,只有激活、再生修复面部神经蛋白导体,恢复其正常传导功能,才能根治面瘫。蚕体被生物学家喻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含有丰富的蛋白活性物质,“天蚕片”以白僵蛹为主要原料,利用现代自然科学重组技术、现代高科技生物萃取技术,从中萃取20多种蛋白活性物质、神经细胞导体蛋白激活素、白僵菌素、并添加神经导体蛋白再生因子及多种神经导体蛋白营养因子。

天蚕片--采用“导体蛋白再生疗法”,三步根治面瘫:第一步激活滋养:天蚕片特含神经导体蛋白激活素、多种神经导体蛋白营养因子,能够激活滋养阻滞的神经导体蛋白。第二步修复再生:天蚕片的神经导体蛋白再生因子、白僵菌素等能快速修复再生断裂、变性的神经导体蛋白。第三步疏通联结:天蚕片利用中医理论,改善面部微循环,疏通联结神经通道,彻底恢复神经导体蛋白传导功能。从根本上治愈面神经损伤引起的面瘫及面瘫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面肌抽搐、贝尔氏麻痹、面肌痉挛、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等症,并具有见效快、治疗彻底、无副作用等显著特点。

天蚕片系列治疗面瘫的四大优势一、国家批复品质卓越:天蚕片系列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治疗面瘫国药准字号专用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GMP认证。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疗效受到患者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其品质远优同类品种。二、最新“导体蛋白再生疗法”3步根治面瘫、面肌痉挛:激活滋养,修复再生,疏通联结。三、疗效短见效快:该疗法见效快,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5-8天即可有明显效果。一般情况下2-3疗程即可治愈。经过对数万例患者的临床验证,总有效率高达98.9%。其疗效远高于同类品种。四、安全方便:本品以白僵蛹为主要原料,不含任何西药成分,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口服剂型服用方便。

司贝尔天蚕片产品说明[成分]本品为白僵蚕加工制成的片剂。[功能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等。[适应症]面瘫及面瘫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面肌抽搐、面肌痉挛、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面肌萎缩、三叉神经痛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1.5g(2-5片),一次量不得超过3g(10片),一日3次。[包装]0.3g×12片×2板×4小盒面正康天蚕片产品说明[成分]本品为白僵蚕加工制成的片剂。[功能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等。[适应症]面瘫及面瘫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面肌抽搐、面肌痉挛、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面肌萎缩、三叉神经痛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1.5g(2-5片),一次量不得超过3g(10片),一日3次。[包装]0.3g×12片×2板

还可以看看

内热针恒温加热技术---内热式针灸治疗仪使用讲解

腕管综合症闭合术专用工具应用

局麻膝关节镜练习班(年12月)邀请函

第19期孔镜精品培训邀请函(荷玛钻锯结合法)

骨科疼痛科微创手术推广学习班

赞赏

长按







































贵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贵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aphaw.com/hbyx/8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