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面肌痉挛多发,专家积极治疗预防面肌痉

文章来源:眼睑肉芽肿   发布时间:2019-7-14 11:38:33   点击数:
 

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常见于中年后女性。由于人们在夏天喜欢吹空调,长时间吹空调,人的面部受到冷空气的长时间侵袭,血液循环不畅通,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面部神经疾病,例如面瘫、面肌痉挛、面部神经后遗症等等这些疾病。

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面肌痉挛,一种是继发性面肌痉挛,即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医院陈国强教授提醒:面肌痉挛患者如果长期不治疗或不能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给后期治疗带来困难,也会造成术后效果延迟或出现并发症。

引发面肌痉挛常见病因有哪些?

引起面肌痉挛的因素很多,常见病因有血管压迫、肿瘤、脑血管疾病及炎症、外伤、粘连等。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HFS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

1、血管异常。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较为恒定,而PICA和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HFS。

2、非血管病变。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HFS。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HFS。如罕见的中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HFS。

3、其他疾病。在动物实验: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可表现为类似HFS的改变。也有报道称,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可出现HFS。HFS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4、遗传因素。家族性HFS少见,迄今仅有几例报道,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

面肌痉挛可以引起哪些并发疾病?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导致,以一侧面神经兴奋性增高,面肌异常抽动为表现的功能神经疾病。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的不自主抽动。抽动一般先从一侧眼睑开始,后逐渐加重扩展至面部、口角,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部。

颅内神经、血管密布,如果神经、血管相互搭在一起,血管的搏动就会导致神经短路,面神经兴奋性增强,出现面肌痉挛。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称之为“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面肌痉挛多数为缓慢进展,逐渐加重,一般不会自愈,如不给予治疗,部分病人于病程晚期出现麻痹而抽搐停止。对于发作数年后不见痊愈的病人,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防面肌麻痹的发生。有些面肌痉挛病人施行微血管减压术后,可出现部分听力下降、面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多数经过治疗后一段时间可以恢复。

面肌痉挛症状警示可能患有哪些疾病?

特发性面肌痉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年,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变有关。如患者是30岁以下青年人,常暗示脑小脑角、内听道、膝状节、中耳乳突或腮腺内存在着神经刺激性病变,如先天性胆脂瘤、血管瘤、听神经瘤和蛛网膜囊肿等。痉挛是该病的一个危险信号。遇有此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必要时应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绝大可观察等待,以免贻误治疗。

面肌痉挛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面肌痉挛类型多样,治疗方法也不同,有中医、西医,也有药物、封闭、手术等。在治疗方法的选择时,要清楚不同疗法的适应症。中医针灸治疗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面肌痉挛有效,而血管压迫神经引起的面肌痉挛疗效不明显或无效,针灸大多仅是心理作用。面肌痉挛本身就怕刺激,有时针灸反而会加重病情。药物对一些轻型患者可缓解症状,但对一些重度面肌痉挛则无显著疗效。注射肉毒素治疗会造成面神经的周围性瘫痪,3-6个月症状又复发,而且连续注射三次以上就会逐渐造成面神经的损害。临床上,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技术成熟,风险较小,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根治方法。

显微血管减压术针对面肌痉挛的病因进行治疗,并且能够保留这些神经的解剖完整。由于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除一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外,大多数面肌痉挛的患者适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显微血管减压术”解除局部血管压迫,消除症状,同时保留面神经正常的感觉、运动传导功能。手术全麻下进行,于患侧开一直径约一枚硬币大小的骨窗,在显微镜下对面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消失,面神经的高兴奋就会随之消失。绝大多数患者术后面部疼痛或痉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东方红星文/李烈;资料来源:人民网、搜狐健康网、百度文库,医院神经外科)

专家介绍

陈国强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中心主任。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迷走神经痛及其它各种颅神经疾病;软性-硬性神经内镜治疗各种脑室内疾病;颅内脊髓肿瘤等,手术超过2万例。

北京医院神经外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头皮白癜风用什么药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aphaw.com/xgyy/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