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品牌CEO将同时监管斯柯达和西雅特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大众集团大众品牌首席执行官RalfBrandstaetter将监管集团旗下斯柯达和西雅特/Cupra。大众乘用车品牌是大众集团目前为止销量规模最大的业务。
(图片来源:大众)
大众集团12个品牌包括豪华品牌奥迪、保时捷、宾利以及量产品牌大众、斯柯达和西雅特。Brandstaetter将监管所有的量产品牌,并得到新首席策略官AndreasWalingen的支持。这将使得Brandstaetter的地位高于斯柯达品牌负责人ThomasSchaefer、西雅特/Cupra品牌负责人WayneGriffiths和大众轻型商用车负责人CarstenIntra。
此举意味着大众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放弃了自己的计划。迪思曾提议,任命两名首席运营官来监管集团的量产和豪华品牌,以防止品牌间各自实行类似的项目,提高集团盈利能力。大众品牌的劳工负责人长久以来都在抱怨,斯柯达和西雅特利用总部研发的技术和大众品牌的资金拥有了不公平优势。
知情人士透露,迪斯已选好两位资深经理,他们将直接位于管理委员会之下,并已开始为新职位做准备。然而,迪斯的计划野心太大,未能获得大众集团总部复杂的权力结构的批准,迪斯这些任命计划已经不予讨论了。(来源:盖世汽车谷姣姣)
2,保时捷中国架构调整 乔佳琦任市场副总裁
6月29日,保时捷中国成立新的产品管理部门,整合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职能职责,并加强产品创新、产品认证和技术标准化。
现任战略与业务发展副总裁的白闻展(LarsBuchwald)先生被任命为首任保时捷中国产品管理副总裁;
乔佳琦(SkyQiao)先生出任保时捷中国市场副总裁,全面负责中国品牌传播及市场活动。
为响应中国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及市场快速变化,深化数字出行及电动出行战略,保时捷中国正式成立产品管理部门,整合从需求确认到产品交付的全流程产品管理职能。白闻展(LarsBuchwald)先生于年7月1日起,出任保时捷中国产品管理副总裁。同时,乔佳琦(SkyQiao)先生将接替施茂霖(DanielSchmollinger)先生,担任保时捷中国市场副总裁一职。施茂霖先生则将出任保时捷澳大利亚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
“我非常高兴白闻展先生和乔佳琦先生分别就任保时捷产品管理副总裁以及市场副总裁。相信两位出众的领导能力将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值此进入中国大陆20年之际,为保时捷中国继续注入新的发展潜力,”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严博禹博士(Dr。-IngJensPuttfarcken)表示,“同时,我也对施茂霖先生在保时捷中国过去7年任职期间在网络拓展与市场营销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衷心感谢,祝愿他在新的岗位上一切顺利。”
新成立的保时捷中国产品管理部门整合了产品、认证、智慧出行(包括充电和智能互联)以及其他与产品管理相关的战略性项目。现任战略和业务发展副总裁的白闻展先生,将出任首任产品管理副总裁。自年以来,白闻展先生已在保时捷服务了14余年,并于年正式加入保时捷中国,任职战略和业务发展副总裁。他在产品管理、互联服务、智慧出行、数字化转型等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在新成立的产品管理部门中带领团队进一步实现业务拓展。
同时,保时捷中国市场部将专注于品牌管理、市场营销战略及发展等业务。作为市场副总裁,乔佳琦先生将负责保时捷中国的品牌定位、保时捷体验、赛车运动和跑车文化培育,及赞助和品牌合作等多方面的工作,发挥其在市场营销领域累积多年的宝贵经验。自年加入保时捷中国以来,乔佳琦先生曾分别在市场部和保时捷体验中心担任总监及高级经理等职务,主导多项大型市场活动,并为保时捷生活方式旗舰店的推出以及诸多品牌合作项目作出了杰出贡献。(来源:新浪汽车)
3,通用堪萨斯工厂将停工至8月16日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通用在6月28日表示,其位于堪萨斯城的费尔法克斯装配厂(FairfaxAssembly)的停工时间将延长至8月16日。
(图片来源:通用)
受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影响,这座工厂自今年2月8日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通用已经在6月17日将停工延期的消息告知给了工厂员工。
通用发言人DavidBarna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全球半导体短缺问题依然复杂多变,但通用汽车的供应链、工程和制造团队仍然在继续寻找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与供应基地合作,以最大限度地生产高需求和产能受限的汽车。包括利用每一个可用的半导体,为我们的客户制造和运输高利润的全尺寸卡车和SUV。”
费尔法克斯装配厂负责生产凯迪拉克XT4跨界车和雪佛兰迈锐宝(Malibu)轿车。通用此前的计划是让这座工厂停工至7月5日。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Local31主席ClarenceBrown表示:“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生产优秀的汽车。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暂时失业,然后等待来自通用的进一步消息。”
此外,自5月10日以来,凯迪拉克CT4和CT5车型在密歇根州兰辛格兰德河装配厂(LansingGrandRiverAssembly)的产量就一直在下降,通用表示,这一局面将持续到8月9日。雪佛兰科迈罗(Camaro)在该工厂的生产已经于6月21日恢复。这座工厂还将继续为凯迪拉克Blackwing的限量生产提供支持。(来源:盖世汽车星云)
4,日产因未处理好戈恩丑闻遭股东批评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在被捕并免职接近3年后,日产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再一次成为了该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的主要话题。管理层对戈恩下台的处理方式,以及公司业绩的下滑,都让股东感到不满。
戈恩(图片来源:戈恩LinkedIn)
戈恩离职后,日产股价遭遇大跌,跌幅达到了三分之二。在上周的股东会上,愤怒的股东们对现任CEO内田诚(MakotoUchida)和其他董事会成员进行了炮轰。
一位股东表示,戈恩显然是企业政变的受害者,并且指责日产对此事进行掩饰。有股东称,戈恩的不当行为应该由董事会内部处理,而不是交由检察官处理。
另一位股东要求日产提供针对戈恩提起的民事诉讼的证据,日产在这起诉讼中要求戈恩赔偿1亿美元,此前戈恩的律师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还有一位股东对雷诺-日产-三菱时代表达了怀念。年,戈恩与日产前董事GregKelly在日本被捕,这位股东称在此之前的一年中,日产及其联盟伙伴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他表示,日产的工人们曾对这一成就感到无比自豪。而现在,这种自豪感已经烟消云散。他说道:“在戈恩的领导下,发生了许多好事。与联盟伙伴一起,我们有着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的雄心壮志,人们倍感鼓舞。我现在想向所有人提一个问题:你们现在有信心和自豪感吗?”
还有股东指责日产在戈恩丑闻爆发后,没有对企业治理进行充分改革。更有人抨击管理层在戈恩离职后连续两年使公司蒙受财务损失,并导致股东价值受损。
股东对管理层一连串的批评突显出,戈恩丑闻事件依然在对日产产生着影响。面对股东的指责,内田诚试图让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他的“NissanNext”中期复兴计划上。他说道:“我们正在非常努力地让公司避免连续三年出现亏损。请给我们一些耐心。我们将让日产再次发光。”
然而股东却一直将话题转回到戈恩身上。除了戈恩之外,正在日本受审的Kelly也被股东提到。Kelly被控帮助戈恩向公众隐瞒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延期赔偿金。
一名股东恳求内田诚,如果东京地方法院判Kelly无罪,不要对其提出上诉。与美国不同,日本检察官可以对无罪判决提出上诉,从而让被告陷入漫长的法律泥潭。这位股东表示,让Kelly在此事后返回他位于美国的家中,将显示出对人权的尊重。他说道:“这是恢复公司形象的大好机会。”Kelly坚称自己无罪,但法院预计要到今年底或年初才会做出判决。
内田诚否认戈恩是阴谋的受害者。他说道:“这种所谓的阴谋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而戈恩本人坚称自己是受害者,并称日产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阻止他将公司与雷诺进行整合。
股东们还对一项提案进行了投票,即披露日产与雷诺结成联盟的商业协议的内容。此前该协议的内容从未正式披露过。这一提案的支持者表示,日产需要提升透明度来保护小型投资人的利益。面对雷诺持有的44%的股份,这些小型投资人觉得自己处于不利位置上。日产管理层回应说,修订后的主协议要求日产保密,该提议在现场投票中被立即否决。(来源:盖世汽车星云)
5,前凯迪拉克设计高管加盟集度汽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中国科技巨头百度与汽车制造商吉利合资成立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集度表示,该公司已经聘请前凯迪拉克高管FrankWu领导其设计工作室。
Wu此前供职于通用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凯迪拉克,工作地点为美国密歇根州沃伦(Warren)。此外,他还曾领导过中国国有汽车制造商北汽位于北京的设计工作室。百度和集度没有立即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在特斯拉成功将电动汽车实现商业化之后,全球各地的科技企业开始竞相开发智能汽车。在此背景下,百度也提出了自己的电动汽车制造计划。百度与吉利的合作,将基于后者的电动汽车专用平台可持续体验架构(SEA)。在双方成立的合资企业中,百度持股比例为55%,吉利则持有集度45%的股份。
夏一平(图片来源:集度汽车)
集度汽车CEO夏一平在4月曾对媒体表示,这家成立于今年1月的新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中,在智能汽车生产方面投资亿元人民币(约77亿美元)。集度在北京和上海都设有总部,该公司还计划在年第三季度推出其汽车品牌。
夏一平透露,集度汽车计划在第一款车型推出后,每隔一年或一年半发布一款新车型,但他没有提供具体的销量目标。在未来两到三年,集度计划招聘2,到3,人,其中包括到名软件工程师。(来源:盖世汽车星云)
6,华为不仅不造车 也不会投资、控股任何车企
6月28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再度在公开场合表示,华为不造车。
而之所以不造车,迟林春透露,是有着多重考虑。
一是华为的ICT业务在欧洲市场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存在,尤其德国,是华为ICT业务最重要的市场。而德国的支柱产业是汽车产业,如果华为造车,则会进行直接的竞争;
二是汽车与手机终端很不同,华为的能力在网联,目前还不具备制造整车的实力。
同时,迟林春强调,华为也不会控股和投资任何汽车企业,华为的目标是赋能主机厂。
这也再一次正面回应了此前业内出现的“华为正在与小康股份洽谈收购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控股权”、“华为寻求控制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旗下电动车品牌ARCFOX”等猜测。
事实上,在与整车企业的合作中,华为一直基于HuaweiInside模式与MDC平台模式两大合作模式为合作伙伴赋能。
其中,HuaweiInside模式即华为提供包含智能驾驶应用软件、计算平台以及传感器在内的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MDC平台模式则是由华为提供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主要包括基于昇腾SoC的硬件、自动驾驶操作系统AOS和车控操作系统VOS,以及AutoSAR中间件。MDC平台连接合作伙伴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支持合作伙伴开发智能驾驶软件。
“智能汽车部件业务是华为的长期战略。未来,华为也会持续加大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软件上。”迟林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据其介绍,华为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0亿美元,研发团队规模达到0人,其中智能驾驶团队2人。大手笔投资下,华为也打造了其技术护城河。目前,华为已经上市了车载操作系统、MDC、激光雷达、HarmonyOS座舱、车云服务、多合一动力总成等30多款智能化汽车零部件。(来源:盖世汽车濮思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