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眼睑肉芽肿 >> 预防治疗>> >> 疾病的坐标

疾病的坐标

文章来源:眼睑肉芽肿   发布时间:2018-3-24 17:24:28   点击数:
 

一、疾病的“坐标”

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我有一点点体会。当遇到一个病例时,应该弄清楚以下几点:

(1)患者年龄:是儿童/年轻人还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

(2)疾病范围:是局灶性(或局限性)还是系统性(全身性)疾病?

(3)发病急缓:是急性病(起病急)还是缓慢病?

(4)进展速度:疾病进展是迅速还是缓慢?

(5)病变部位:病变在结内还是结外?结外的准确部位?

(6)病变大小:发病时(或发现时)的大小?活检时的大小?

这些问题弄清楚了,这个疾病大概的“坐标”就明确了。若最后病理诊断的疾病疾病就在该“坐标”区域或附近,诊断结果就基本相符;若最后病理诊断的疾病离这个“坐标”较远,那么诊断结果误诊的可能性就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条参数”,均为患者临床信息,所以病理医师要予以重视,特别重视这6条“参数”。

二、这6条“参数”的含义:

第一条参数:是要弄清楚患者年龄,确保年龄信息的真实性。

其意义在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罹患淋巴组织疾病的种类不同。比如,儿童青少年常见淋巴瘤包括: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EBV+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老年人常见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慢淋、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Kikuchi病常见于年轻人(中位年龄25岁);淋巴瘤样肉芽肿常见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0岁)。

第二条参数:是要弄清楚疾病(或病变)范围。

明确病变是单发或局部病变,还是全身多发病变。了解疾病范围的意义在于不同疾病累及的范围不完全相同。有的疾病起病(或就诊)时就是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多数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等;而有的疾病长期处于局部区域或单系统受累及,如眼睑/眼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蕈样霉菌病等;霍奇金淋巴瘤开始往往只是局部病变,淋巴结肿大融合,然后缓慢向下一站淋巴结扩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开始也常常是局部病变,但迅速且跳跃式向全身扩散。

这种信息可以通过病史、影像学结果(如B超、CT、核磁、PET-CT)、外周血和骨髓检查获得,有时检验结果也能提示为系统性疾病,如淋巴结内看见很多浆细胞,不知是否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病变的一部分,此时如果化验显示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就提示为后者。发烧常常理解为全身性症状。由于病理申请单提供的信息常常有限,若遇到较疑难的病例最好亲自询问,甚至进行体检。

第三条参数:是要弄清楚起病急缓。

起病急是指患者生病前健康如常人,没有明显不适,突然发病,1-2天就出现明显症状,如发烧、淋巴结或扁桃体肿大。起病缓慢的含义是症状比较隐匿,不适缓慢出现,逐渐变得明显或加重。了解起病急缓的意义在于不同疾病的起病急缓不同。感染性疾病一般起病急,如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Kikuchi病、药物过敏性淋巴结炎。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起病也比较急,而多数淋巴瘤起病缓慢,特别是惰性淋巴瘤。因此,起病急的病变不要轻易诊断为淋巴瘤。

第四条参数:是要弄清楚疾病进展速度。

疾病进展速度多数情况是指病变或肿块生长速度。判断肿块生长速度方法是:发现肿块时的大小与活检时肿块大小相比较,了解这段时间内包块生长速度。大致估算的方法是:半年至一年长1cm,提示肿块生长较缓慢;半年至一年长2-3cm,提示肿块长得较快;半年能长3-5cm,提示肿块长得快。了解疾病进展速度的意义在于不同疾病的进展速度不同。疾病进展缓慢提示是惰性病变(惰性淋巴瘤、Castleman病、结节病、Kimura病等),疾病进展快提示是侵袭性病变,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但如果疾病进展超快(如1-2天内出现1个大肿块)提示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

第五条参数:是要弄清楚病变的准确部位。

人体除毛发和指甲外均会发生淋巴组织疾病,但不同部位好发不同的淋巴组织疾病,比如:脑、乳腺、睾丸好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眼眶和眼睑好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皮肤好发蕈样霉菌病等。并且不同的淋巴瘤也有不同的好发部位,如:霍奇金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Kikuchi病、Kimura病等好发于淋巴结而很少在淋巴结外;相反,NK/T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淋巴瘤样肉芽肿等好发于淋巴结外而很少在淋巴结发生。

第六条参数:是要弄清楚病变的大小。

不同疾病表现的病变大小也不完全相同,比如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出现的溃疡一般在1cm以内,几乎不会超过2cm,超过2cm的胃溃疡性淋巴瘤一般不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而是侵袭性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Kikuchi病肿大的淋巴结一般不超过2cm;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累及淋巴结、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累及的淋巴结多数小于2-3cm。

三、部分淋巴组织疾病所在“坐标”:

3.1、儿童青少年常见淋巴瘤

包括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EBV+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3.2、儿童青少年/系统性(发烧)/急性/淋巴结(扁桃体)肿大

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Kikuchi病、疫苗相关淋巴结炎、药物性淋巴结炎等。

3.3儿童青少年/系统性/进行性/淋巴结(或肿块)增大

包括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发烧)、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淋巴结:多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结外:多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EBV+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脾大)、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等。

3.4、儿童青少年/局灶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包括霍奇金淋巴瘤、Castleman病、Rosai-Dorfman病、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单发)等。

3.5、儿童青少年/回盲部(腹腔)/快速增大肿块

包括Burkitt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

3.6、儿童青少年/纵隔快速增大肿块

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3.7、老年人常见淋巴瘤

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

3.8、中年人常见淋巴瘤

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肠病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等。

3.9、中老年/系统性/较快速/淋巴结肿大

包括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部分病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

3.10、中老年/系统性/缓慢/淋巴结肿大

包括滤泡性淋巴瘤低级别、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11、中老年/局灶性/较快速/淋巴结肿大

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部分)、滤泡性淋巴瘤高级别、霍奇金淋巴瘤(部分)等。

12、中老年/局灶性/缓慢/淋巴结肿大

包括结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部分)等。

四、举例:

例1、女性,67岁。入院前嗳气2个月余,15天前消化道出血,无B症状。体检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胸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胃镜示:环胃窦生长的溃疡性病变,边界清楚,质脆,易出血。

坐标分析:(1)老年;(2)稍缓慢起病(嗳气2月余);(3)局部病变(胃溃疡性病变);(4)疾病进展较快(从出现症状到出血小于2个月);(5)病变部位(在胃窦);(6)、大小(环胃窦)。

总结分析:这个病例的坐标在为老年疾病/稍慢起病/但进展较快/局部疾病。

因此,如果该疾病是淋巴瘤,诊断为儿童常见的淋巴瘤、惰性淋巴瘤(胃的病变应想到黏膜相关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I-II级)、系统性淋巴瘤(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NK细胞白血病等),误诊可能性大。

最终病理诊断:胃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细胞起源;诊断结果与“坐标”吻合。

例2、男性,5岁。入院5天前突发腹痛,就诊考虑肠套叠,保守治疗数日无好转,无B症状,头部胸部CT未见肿物,腹腔B超肠系膜多发稍大淋巴结,余未见异常。遂手术切除回盲部肿物约3cmX2cmX1cm厘米,阑尾系膜可见0.5cm结节。

坐标分析:(1)儿童;(2)起病急;(3)回盲部(肠套叠);(4)局部病变。

总结分析:该病例的坐标为儿童/起病急/局部病变。儿童几乎没有惰性淋巴瘤,如果诊断结果是惰性淋巴瘤,误诊的可能性大。在常见的几个儿童淋巴瘤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往往是系统性的(少数开始也可在局部),不作为首先考虑;霍奇金淋巴瘤较少发生在结外,发生在回盲部罕见,因此,不多考虑。肠套叠后发现在回盲部有肿物,是中国很多Burkitt淋巴瘤的特征。因此,是首先怀疑Burkitt淋巴瘤的重要线索。当然,最终结果也可能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介于Burkitt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的灰区淋巴瘤。

最终病理诊断:(回盲部)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倾向Burkitt淋巴瘤。诊断结果与“坐标”吻合。

例3、女性23岁。入院前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肿大,疼痛,发热,最高体温39.3℃,血常规白细胞2.06x个/L,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彩超示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1.6cmX0.6cm。彩超未见双侧腋下、腹股沟及腹部肿大淋巴结。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

坐标分析:(1)年轻女性;(2)起病急,发烧;(3)双颈部淋巴结肿大,2cm,疼痛;(4)相对局部病变。

总结分析,该病例的坐标为年轻女性/起病急/病程短/相对局部病变(有全身症状)/结内病变/病变较小。起病急、发烧、淋巴结疼痛的特征提示不倾向于淋巴瘤,而倾向于感染性疾病。

最终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Kikuchi病。诊断结果与“坐标”吻合。

例4、女性24岁。入院前两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一肿物,约2cm,无压痛,全身皮肤瘙痒,皮屑。1个月后出现轻微呼吸困难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锁骨上窝肿大淋巴结,双侧腋窝多发小淋巴结,前上纵膈淋巴结肿大融合;自述无B症状。取左颈部淋巴结活检。

坐标分析:(1)年轻女性;(2)起病较慢;(3)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无疼痛;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4)相对局部病变。

总结分析:该病例的坐标为年轻女性/起病较慢/病程中等/相对局部病变(颈至纵隔)/结内病变/病变多发融合。年轻女性起病较慢多发淋巴结肿大并融合且累及纵隔,最有可能是霍奇金淋巴瘤,其次是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但后者进展较快且淋巴结不融合。

最终病理诊断: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诊断结果与“坐标”吻合。

温馨提示

本文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热忱欢迎大家投稿提供文章、疑难病例或者是提出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发送至小编的邮箱:xzwang

maxim.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naphaw.com/yfzl/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