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汉简》短视频
“简”特指在竹片或木片上书写、刀刻文字来记事、写信、著书。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用的是“简”,秦始皇焚书坑儒烧的也是“简”。这是近二千年前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承载物,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最好的第一手资料。即使是清末民初年代,能得到一二片宋代的简,已经是弥足珍贵的。
年前后,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我国甘肃境内额济纳河畔发掘出了一大批汉朝的木简,数量五、六千根,不仅记述了居延地区屯戍活动的兴衰,而且保存了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重要文献资料,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科技、哲学、民族等领域。由于发现木简的地方东汉时曾设居延郡,所以这批木简便被称为“居延汉简”。此后木简被存放在位于北京沙滩的松公府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考古学会,并由中瑞双方共同考释文字。
贝格曼居延位置年卢沟桥事变后,存放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居延汉简”面临灭顶之灾,很多学者忧心如焚!在这危急关头,一位热血的苏州青年担起了抢救、保护这批无价之宝的重任。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沈仲章。本文作者金华森,是沈仲章老人姐姐的外孙,他从沈仲章的讲述中了解了抢救国宝“居延汉简”的点滴,饱含钦佩描写了沈老在八十多年前的壮举,为后世了解“居延汉简”背后的故事留下了珍贵记录。
年秋,作者陪同73岁的小舅公在苏州钢铁厂炼焦炉前的合影
我的舅公沈仲章,年7月13日出生在苏州阊门内皋桥北西街打铁弄,祖籍浙江湖州。沈家在当时是耕读世家,在苏州阊门西中市开设泰源丝线店。沈仲章是老二,小学五年级时便辍学送到上海木材行去当学徒了。但凭着他的刻苦和聪颖,在洋行里边干边学,竟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靠着这一点,19岁考取唐山交通大学,3年后又考取北大物理系。
年,沈仲章毕业后担任北大文科研究所语言、音律实验室助教,给刘半农先生做助手,同时在世界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指导下深造,为我国第一个语音实验研究室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胡适赏识器重他的才华和能力,为他联系好美国大学,准备让他赴美深造。然而此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沈仲章毅然推迟美国之行。
①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
②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通过前门大街
年8月1日,日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城。陆续强占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将许多古书、碑帖拓片一焚了之,“居延汉简”面临被掠夺甚至被毁的生死存亡局面。沈仲章以强烈的爱国之情和非凡胆识决定,一定要将这批稀世珍宝抢救出来。他联络了北大语言学副研究员周殿福及一位熟悉可靠的工友,深夜潜入北大校园。工友望风,周殿福接应,沈仲章从研究所后窗破窗而入,撬开存放木简的大木橱,将所有木简及与木简有关的图纸、资料、记录分装在几只木箱里,传给周殿福。三人沿偏僻小径将箱子撇到附近嵩公府北大图书馆后面,接着又一次次用箱子拎出来,躲过日军巡逻队,将它们藏到北长街一个小庙里。
居延汉简局部
三天后,一辆日本军车冲进北大,直奔研究所,却看到窗破柜开,空空如也。于是下令严密捜查,一定要找回“居延汉简”。此时,沈仲章将木简重新分装成两个箱子,以个人冬衣杂物为名送到德华银行的保管库保管起来,讲定凭收据取货。木简从北大转移出来了,但兵荒马乱,何处才是国宝的藏身之处呢?
年8月12日深夜,沈仲章单身乘火车抵达天津。人生地不熟,下车后他只得盘桓在车站外等天亮。这里到处是日军,见到可疑的人便要带走。他把头戴的草帽压得很低,不料一名日军巡逻兵因看不到他的脸,用刺刀一挑,草帽滚落到一边。他心头一紧,因为作为衣物贮存的国宝收据及全部钱财都藏在帽子里。他没敢马上去拾帽子,哈着腰毕恭毕敬待日本鬼子慢慢走远,才赶紧将草帽捡起来重新戴到头上。天亮后,他踯躅前往法租界,住进旧相识韩七爷在意大利租界开的客栈。在四方打听下,沈仲章得知文博界著名人士、时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的徐森玉的下落,他立即写信告知木简情况。
居延汉简高清图
远在长沙的徐森玉正为“居延汉简”的下落发愁,接到来信又高兴又惊奇,立即从长沙赶到天津。但无奈“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轮船不再开往上海,徐森玉只得嘱托沈仲章一人秘密将将两箱国宝设法运天津后再伺机转道香港,其余三箱由徐森玉到京后设法运到香港。沈仲章欣然受命,立即回到北平。他了解到一家叫伯利行的瑞士商行,靠着中立国的招牌代客运输,日本兵对其检查很松,便将两只箱子交办托运,果然未引起注意,使两箱国宝顺利运到了天津。
沈仲章再次回到韩七爷的客栈住下,一住就是近半年。一天早晨他刚出门,便接到客栈报信,说是日本特工与意大利警方马上要来抓一个姓沈的,他当机立断将两箱国宝从伯利行提出,买了船票前往香港。在码头搬运工人的帮助下,沈仲章带着国宝混过了海关,登上了恒生轮。有赖于一口流利的英语,他与船长汤麦斯熟悉起来,便将装满“居延汉简”的皮箱充当仪器、书籍寄放到了船长的房内,几次逃过了日本兵的检查。
可是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沈仲章陷入绝望。恒生轮经青岛要停留10多个小时装运一批货物。借这机会,沈仲章雇只小船摆上岸,向在长沙的徐森玉发电报告知木箱已起运南下,请他们派人到香港接收。然而当他回到岸边时,恒生轮已然消失无踪……
原来是恒生轮装了一半货物后发现10多条日本兵舰向港口开来,就赶快离开了。沈仲章心急如焚,思虑下立即给船长汤麦斯发了一份海底电报,请他到香港后将箱子交给船下舱的吴景桢,并由他转交香港大学图书馆存放。汤麦斯能收到电报吗?沈仲章无从知晓。5天后,他怀着焦燥、疑虑、祈求、盼望的心情搭乘经青岛去香港的船赶去香港。度过难熬的五天五夜后,他终于来到香港。万幸的是,“居延汉简”虽历经万险,但终于安全抵达香港大学图书馆。
直到此时,沈仲章如释重负,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此后他留在香港,投入到拍摄、编印《居延汉简》图册的工作。平静的时光总是太短,香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遭受受空前的大轰炸,这部已经编印出版的图册葬身火海,“居延汉简”也下落不明。沈仲章失去了去美国继续从事自已心爱专业的机会,无奈地留在上海。为了生存,他重新操持起少年学徒时的老本行——木材生意,应朋友相求又涉足照相器材和摄影界。
解放以后,沈仲章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抢救民族文化的事业之中,但他心中仍然挂念着不知所终的“居延汉简”。若干年后,沈仲章才得知“居延汉简”的确切下落。原来,“居延汉简”在香港挨炸时幸免于难,由胡适先生设法运送到了美国华盛顿,存放于国会图书馆仓库内。胡先生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后,通过与美国国会图书馆交涉,将这批稀世珍宝交付给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组织学者对“居延汉简”重作了研究整理,于年出版了《居延汉简图版之部》,年再版。
年10月,沈仲章终于收到了吴景桢寄给他的《居延汉简图版之部》一书,40余年后老人终于又见到了木简的图片。回首往事,思绪如潮,老泪纵横,感概万千……年3月19日凌晨,我的舅公沈仲章先生溘然长逝,享年83岁。
作者:金华森,年出生于江苏苏州,“老三届”知青,苏州中学毕业后插队农村,退休前曾在苏州铜材厂、苏州通才中学等单位工作。
留言赠送书卡5月31日~6月30日,点击文章右下方的“写留言”,分享你的感想,小编将根据留言情况发放书卡哦。
发放规则如下:
1、活动期间所有留言点赞数排名前5名,每人奖品元书卡1张;
2、随机抽取留言5条,每条奖励50元书卡1张;
往期精彩回顾
01.燕雀湖,一段美丽的传说
02.李白眼中的南京到底是什么样子?
03.历史奇观!南京城门故事,你知道多少?
04.来孙女眼中的吴荫培与他的《民国吴县志》
05.你知道徽班进京是从哪里出发的吗?〡话说扬州
06.项羽不肯过的此江东,是彼江东吗?
07.天下最大放生池背后的书坛泰斗、一代名臣
08.个个大名鼎鼎,那些造访江苏的古代“歪果仁”
09.自古英雄出少年,走进射阳的“小兵张嘎”们
10.明城墙的“错版砖”,是漏网之鱼,还是另有隐情?
征稿启事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数在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jssdfzwxx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