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一位家长的一段话,深有感触:
“很多时候我会反思,在教育孩子时,我都做对了吗?当其他孩子拿分时,我会不会只顾着怪孩子不努力,却忘了自己没怎么辅导孩子。当老师找我谈话时,我会不会只顾着怨孩子不争气,却忽略了自己的不陪伴。也许,我也有疏忽的地方。”
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写作业、复习需要家长陪同的时候,面对孩子成绩不好、品格不够优秀、做事不够专注力,很多家长们都绞尽脑汁。
有些家长还给孩子报了补习班,绘画班、舞蹈班等等。为了孩子能够变得更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真的是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父母抓的越紧的孩子,往往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呢?
学校环境图
01、父母期望太高,孩子会压的喘不过气
其实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家长对孩子付出了太多的期望和期许。总希望孩子在将来取得更好的成就,感觉他对孩子要求严格,就是对孩子的爱。
有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情况,把孩子逼得太紧。孩子从小的童年生活中就没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多事情做的都是因为父母规定而做的。
可能你不相信有的孩子都到了十几岁了,问他当年为什么学习弹钢琴,学习跆拳道、绘画或者其他的,孩子就会回答您当时是家人让学的。孩子做的很多事情,其实在孩子的印象里,都是父母要求做的,孩子才选择去做的,并非出自孩子自己的意愿和自己的爱好。
这样的回答让每个听着的家长都会感觉到心痛和不忍。在孩子能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替孩子选了,等您问孩子喜欢什么的时候,孩子还没明确回答。迫不及待的您已经替孩子做了决定。
02、把孩子逼的太紧,孩子在成长路上会有更多的孤独感
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把孩子逼的太紧真的不是一个好事情,孩子需要有自己的认知,需要被家长承认自己的想法。您这样替孩子选择,不仅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让孩子感觉您是比较强势的,更多的会增加孩子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快乐。
别再傻了,一直在替孩子选,什么都让孩子按照您的要求做,要做到您满意,孩子才能得到那仅有可怜的几句看似赞美和表扬夸奖的美句,其实孩子自己在成长路上默默承受的心酸和孤独。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别把孩子逼的太紧,让孩子在适合的年龄做适合的事,在孩子该哭的年龄,孩子不高兴了,心里不舒服了,或者遇到委屈了,该哭就要哭出来。
鼓励孩子表达并释放自己的情绪,才能让孩子在成长中得到真正的体验,同时也能增加孩子和家长的亲近关系。不要把孩子逼的太紧,不是简简单单的喊口号,更多的是需要家长付出实际的行动。
03、养成好习惯比强求成绩重要
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习惯的重要性?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养成好习惯,比考出好成绩更重要。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你什么都别管,只要把成绩搞上去就好。却没有告诉孩子,怎样才能考高分?
怎么才能保证一直拿好成绩?好习惯犹如房子的地基,先把地基建好了,房子才会坚不可摧。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
小学阶段是养成习惯的黄金时期,现在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主动思考、热爱读书的习惯,比之后补救更有效。而且,从小培养的好习惯会始终伴随着孩子,让孩子受益终生。孩子之间真正竞争的,不是智力,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是一个养成、教育及训练的完整过程,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的共同配合。
04、教育,教育既有“教”,也有“育”
不难发现,身边那些优秀的孩子,大多是全面发展的。不仅学习成绩好,性格气质、行为习惯、人格修养、道德素质等各方面都要比其他孩子优秀。孩子的全面发展,都源于家庭与父母的综合教育。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教育”分为“教”和“育”。
一个孩子的成长,既离不开老师与学校的“教书”,也离不开父母与家庭的“育人”。学校教育做得再好,没有好的家庭教育也是白搭。您的孩子只是老师无数个学生的一个,老师再用心,再负责,也比不上您的认真负责。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唯一。
教育好孩子,是每个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如果说老师的主舞台是学校,那么家长的主舞台就是家庭,我们都是舞台上的灯光师,一起为了孩子发光发亮。只有当老师和家长合力汇成一束光,才能照亮孩子未来的路。
更多热门活动推荐
(点击下面卡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